毋庸置疑,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各种心脏不适的症状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同时这类患者都有不同杜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过度担心、紧张、易惊吓、乏力、情绪低落、心烦、失眠、兴趣减退、不开心,如果说其起因与情绪心理反应有关,那么为什么情绪心理问题会出现这么多身体不适症状,比如胸痛、心悸、气短、心慌,甚至出现血压升高、出现早搏,出现头痛、头晕、出汗、肢体麻木等?
目前为止,确定的机理尚无法彻底阐明,因为这涉及神经生理心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属于神经心理学研究范畴,而高级情绪心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无法通过传统医学研究模式,比如生理、解剖、病理、生化,或者动物模型试验来验证与研究.
就目前现有研究证实,人类情绪心理反应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导致一些躯体症状,称之为躯体化症状,通俗讲啊,就是心理压力在躯体上的投射与反应,其中介环节就是是交感、副交感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而这些自主神经系统整合调节的中枢就在人体下丘脑,而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也在大脑边缘系统及下丘脑,这两个中枢是部分重迭交叉融合在一起的,神经递质(传送神经信号的小分子化学物质)也基本相同,因此强烈的情绪心理反应也影响了自主神经中枢及其整合区,导致了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者说失去平衡),从而产生神经系统相应支配区域的不适症状,如果传入神经往往是感觉过敏、感觉异常,如果是传出神经,则出现调节过度、调节无序、调节紊乱.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全身广泛分布,其功能失调当然会扩大化,产生全身各系统功能失调,这就是焦虑抑郁患者症状繁多呈现跨系统的原因.
以疼痛产生为例,疼痛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的边缘系统、下丘脑等部位,作为一种感觉的传入系统其也在此进行换元并进行整合作用,它的神经递质主要是5-羟色胺(5-HT),而上述的一些区域同时也是人的情绪调节中枢.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障碍的发生与相应区域内的神经递质失调有关,其中多巴胺,5-HT与情绪失调关系更密切.情绪障碍往往导致这两者递质功能的紊乱,这种紊乱表现为两个方面,1、上行系统的紊乱,导致疼痛感觉系统的紊乱;2、更为重要的是从高级中枢到低级中枢的下行系统的紊乱,结果情绪紊乱导致的疼痛产生.
总之,情绪障碍与疼痛产生关系密切,其中介环节就是两者共同的神经递质功能的紊乱.积极的情绪,包括愉快的、兴奋的情绪,会是疼痛阈值提高,疼痛感下降,而恐惧焦虑失望不耐烦等等负面的情绪,可降低疼痛阈值,使疼痛感增强,而抑郁往往引起慢性疼痛及持续性疼痛,慢性疼痛和持续性疼痛又加重了抑郁,而抑郁又加重了疼痛,两者形成恶性循环.这也可以解释临床中采用SSRI等抗焦虑抑郁药物的治疗,恢复了脑内5-HT和多巴胺功能,也就对疼痛产生了一个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