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贤主任在采访中提到,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病人,总觉得身体不舒服,反复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正常。家属说想多了想出来的,医生说是焦虑症,病人说我不焦虑。那么这是怎么回事?是医生弄错了?还是病人没察觉到?真有想出来的病,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焦虑?什么是焦虑症?我们应该怎样怎样看这种现象。
焦虑症是一种以情绪焦虑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临床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唿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并非实际危险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称。这里说的焦虑症,主要指广泛性焦虑障碍。
从生理学角度,怎么理解焦虑,焦虑症?
如果把个体作为一种能量形式,人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能量是相对有限的,神经系统作为能量的调动、运输的承担者,也是主要的消耗者,如果能量的消耗超出人体的生理功能会引起神经紧张,长期神经紧张会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这就如同一根橡皮筋受力后开始会正常回弹,持续时间久了或受力过大,弹性回缩会减弱,功能也会减弱。神经系统还不同于“受力的橡皮筋”,它在工作状态,不仅完成正常功能,同时还需要能量维持它的工作状态。神经紧张不等于心理紧张,心理紧张不一定会引起神经紧张。任何心理活动都会消耗能量。焦虑作为人类的基本情绪,也会伴随能量能量消耗,如果焦虑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长,伴随而来消耗的能量超出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状态所能提供的能量,就会引起神经系统紧张,这会带来各种躯体症状,但是引起神经紧张不一定是焦虑情绪,也有可能是其他引起神经紧张的因素。只要是消耗人体能量的各种因素累加超过正常能量供给。
从心理学的角度,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做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应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只有具备某些病理性特征同时对正常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时,才成为病理性焦虑。
焦虑症的发病与机体素质、所处的环境均有密切关系。精神因素在焦虑症的发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长期面临威胁或处于不利环境之中的人,更易发生焦虑症。焦虑症的发病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已有如下进展,与遗传有关,神经生物学研究重点是杏仁核,另外与一些神经递质,如r-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有关,再有就是心理学的解释。这些主要是心理学的解释,即便有一些神经生物学的解释任仍让人觉得这病是想出来的。说是焦虑症,患者就难以接受了。